己亥末,庚子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江城武汉,当“封城”的消息震动全国,当长江大桥第一次失去车水马龙的喧嚣,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救援,也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急速展开,在这支向险而行的逆行大军中,有一支来自黄土高原的队伍,他们跨越黄河,穿越太行,将三晋大地的温暖与坚韧,倾注于荆楚大地受伤的土地之上——他们,就是山西援鄂医疗队。
闻令而动,三晋子弟的千里疾驰
“山西虽非沿海,但心向中央;医疗资源有限,但报国之心无限。”这是疫情初期,山西卫健系统一位负责人的肺腑之言,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与疫情的恐慌交织中时,山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已然集结完毕,来自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数十家医疗机构的137名医护人员,带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誓言,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这并非一次轻松的远征,彼时,对病毒的未知、医疗物资的紧缺、超负荷的诊疗压力,如同层层阴霾笼罩在武汉上空,山西的医务工作者们心中有着更深的牵挂:“国家需要,湖北需要,我们就上!”他们之中,有经历过非典洗礼的老专家,主动请缨,将经验带往最前线;有初为人母的年轻护士,含泪告别牙牙学语的孩子,将温柔留给陌生的病患;更有并肩作战的夫妻档,在请战书上按下同样的红手印,约定“平安回来,一个都不能少”,这八百公里的逆行,是职责的召唤,更是血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义在熠熠生辉。
鏖战江城,白求恩精神在方舱闪耀
抵达武汉后,山西医疗队迅速整编,投入战斗,他们主要对口支援了武汉硚口武体方舱医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多家医疗机构,这些地方是当时收治重症和轻症患者的关键战场。
在方舱医院,山西医护团队创造性地将“山西特色”融入日常管理,他们不仅进行专业的医疗护理,更关注患者的心理疏导,队员们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做呼吸操,将山西人的乐观与坚韧传递给每一位焦虑的同胞,一位队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希望,当看到患者跟着我们活动筋骨,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在重症病区,挑战更为严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汗水浸透衣背,护目镜在脸上勒出深深的压痕,这是他们的日常,但没有人退缩,来自山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凭借精湛的技术,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护理团队则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他们传承着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专业践行诺言,据统计,山西共派出十三批共计1516名医疗队员奔赴湖北,他们管理床位近两千张,累计救治患者近三千人,为武汉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贡献了坚实的“山西力量”。
晋鄂情深,山河无恙后的时代回响
“山西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是许多武汉康复患者发自肺腑的心声,在物资最匮乏的时期,山西在保障本省供应的同时,依然挤出宝贵的医疗物资运往湖北;除了医疗队,山西的煤炭、电力等基础能源也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湖北的运转,确保疫情下的民生与工业命脉,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对口支援,升华为两省人民在灾难面前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深刻见证。
当疫情散去,樱花再次绚烂于珞珈山下,山西医疗队已悄然撤离,但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战“疫”的功勋,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提醒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撼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钢铁意志,从太行到武当,从汾水到长江,这段“晋”心“晋”力、驰援湖北的壮举,已然铭刻在共和国的集体记忆里,成为“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最生动的注脚。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山西与武汉,虽隔千里,却在那个特别的春天,用大爱与勇气,共同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这歌声,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提醒我们: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只要同心同德,便能共克时艰,迎来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cshidaquan/270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山西疫情支援武汉了吗/山西疫情支援武汉》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7月适合去杭州旅游吗(7月份去杭州)综上所述,七月份去杭州旅游,穿衣应以轻薄透气为主,同时考虑防晒和防暑需求,确保旅途愉快。七月份不太适合去杭州旅游。以下是几点详细分析:天气炎热:杭州的七月份气温较高,地表温度常常达到38-40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