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曾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的福州路,在2022年春天那个异常安静的午后,显得格外陌生,梧桐树下不见了往来的读书人,老书店的玻璃门上贴着暂停营业的告示,偶尔经过的车辆碾过落叶的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得令人心慌,这是上海新冠疫情中最令人心碎的画面之一——一条承载着百年文化记忆的街道,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福州路的文化血脉,深植于上海的城市肌理之中,从上海书城到外文书店,从古籍书店到各类文化用品商铺,这里不仅是书籍交易的场所,更是几代上海人的精神家园,老上海人记得周末带孩子来这里买教辅材料的习惯,文艺青年怀念在艺术书坊淘绝版画册的惊喜,学者们难忘在专业书店里偶然发现珍贵文献的激动,这些看似普通的消费行为,实则构成了城市文化生命的毛细血管网络。
而当疫情袭来,这条文化动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体书店首当其冲——客流量骤减,库存积压,租金压力与日俱增,一位书店经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声音疲惫:“我们理解防疫的重要性,但看着满架子的书无人问津,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更令人忧心的是,那些依靠线下体验的文化消费形态——笔墨纸砚需要触摸质感,美术用品需要亲自试用,古籍修复需要当面交流——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举步维艰。
困境之中,福州路的韧性也令人动容。
一家老字号书店迅速转型,开辟了线上直播带货模式,年近花甲的店长第一次学习使用直播设备,在镜头前略显笨拙地推荐书籍:“这本书的扉页是特种纸,大家看这个纹理……”,这种违和又感人的画面,成为了特殊时期的独特记忆,几家文具店联合发起了“文化补给包”活动,为封控区内的学生提供学习用品配送服务,送货员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将一袋袋装满笔记本、笔墨的包裹送到小区门口,完成着文化的接力。
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些普通市民对福州路的牵挂,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发起“疫情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福州路买书”的话题,引发数千人共鸣;有老师通过网络课堂向学生展示空荡荡的福州路照片,承诺解封后要带他们来实地感受文化氛围;还有老读者给书店写信:“请一定坚持下去,我们需要你们。”
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在疫情的阴云下汇聚成了温暖的力量,它们证明了文化不仅是太平盛世的装饰品,更是困境中支撑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力量,福州路的困境与坚守,某种程度上映射了整个上海乃至中国在疫情中的状态——在物理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文化的力量如何成为连接人与人、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福州路开始恢复往日的生机,虽然读者们还戴着口罩,虽然进店还需要测量体温,但那种对文化的渴求、对阅读的热情正在回归,一位在书店门口排队的年轻人说:“来这里不只是为了买书,更是为了找回那种与文化和他人连接的感觉。”
疫情终将过去,而福州路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在经历了这场考验后反而更加清晰,它提醒我们,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和经济数据,更在于这些滋养灵魂的文化空间,在于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的文化守护者。
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顾这场疫情时,或许会记得福州路在特殊时期的坚守——那不只是商业的生存智慧,更是一个城市文化韧性的最好证明,在灾难与困境面前,文化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灯火,而福州路,正是这灯火中一盏温暖而持久的文化之灯。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cshidaquan/299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上海福州路,疫情阴云下的文化坚守与人间烟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高校开学时间2025下半年几号开学呢1、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下半年开学时间根据年级有所不同。2023级、2024级学生的开学报到时间为9月6日,9月8日正式上课;而2025级新生(即大一新生)的开学报到时间为9月14日,9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