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座承载着清朝开国历史的古都,以其独特的盛京文化闻名于世,在沈阳老城区的格局中,大东门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地标,不仅是城市空间的枢纽,更是岁月变迁的见证者,许多人好奇:沈阳大东门究竟叫什么门?它的官方名称是“抚近门”,这三个字背后,蕴藏着满汉文化交融的智慧、军事防御的谋略,以及城市发展的脉络,抚近门与沈阳其他七座城门共同构成了清初盛京城的“八门”体系,每一座门都像一页史书,记录着从后金到清朝的崛起之路。
抚近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期,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并开始修建盛京城墙及城门,抚近门位于城东,是当时进出沈阳的主要通道之一,其名称“抚近”源自满语文化,意为“安抚近邻,怀柔远人”,体现了清初统治者通过怀柔政策巩固政权的战略思想,在清朝建立初期,抚近门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关口,还承担着税收稽查、商品流通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据《盛京通志》记载,抚近门一带曾是商贾云集之地,来自东北各地的皮毛、药材和农产品通过此门进入沈阳,再转运至中原地区,形成了繁荣的市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沈阳作为陪都,抚近门多次修缮,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满族骑射文化的实用性和汉族城防艺术的精致性,门楼高耸,雉堞森严,门外还设有瓮城和护城河,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从建筑和文化角度看,抚近门的设计反映了清初多民族融合的特点,门体采用砖木结构,顶部覆盖琉璃瓦,门洞上方悬挂满汉双文匾额,汉字“抚近门”苍劲有力,满文拼写则彰显了统治民族的身份认同,在风水布局上,抚近门与沈阳故宫的东侧方位相呼应,象征着“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这在当时的社会中,不仅是一种建筑规划,更是政治合法性的象征,清朝文献中,抚近门常被提及为皇家仪仗的必经之路,例如皇帝东巡祭祖时,队伍多从此门出入,彰显了其礼仪功能,抚近门周边还曾建有寺庙和学堂,如附近的关帝庙和八旗官学,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盛京文化的一个缩影。
抚近门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以来,随着沈阳城市化的推进,老城墙和城门逐渐被拆除,20世纪初,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抚近门遭受严重损毁,门楼和部分墙体在战火中倒塌,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工业建设高速发展,大东区成为重工业基地,抚近门原址被道路和建筑覆盖,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沈阳市政府开始修复部分历史遗迹,1998年,抚近门在原址附近得以复建,虽非原物,但基本还原了清代风貌,成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今天的抚近门,矗立在繁华的沈河区与大东区交界处,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它依然以古朴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盛京的往事。
抚近门的变迁,不仅是沈阳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澜壮阔,从清初的军事要塞到现代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沈阳从边疆重镇到工业都市的转型,据史料统计,盛京八门中仅存抚近门和小西门(怀远门)等少数遗迹得以保留,这使得抚近门更显珍贵,近年来,沈阳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例如将抚近门纳入“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的缓冲区,并开发文化步行街,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抚近门也成为本地居民的文化记忆载体,许多老沈阳人仍习惯称其为“大东门”,这个俗称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乡土情感。
沈阳大东门的正式名称“抚近门”,是一个充满历史深意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清代盛京城的东大门,更是满汉文化交融、军事防御体系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见证者,在快速现代化的今天,抚近门的复建与保护提醒我们,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之地,当我们站在抚近门下,仰望那历经风雨的城楼,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从努尔哈赤的马蹄声到现代都市的喧嚣,它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根与魂,对于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对抚近门等遗迹的研究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沈阳的历史底蕴,从而在发展中留住乡愁,在创新中延续文脉。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cshidaquan/316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沈阳大东门叫什么门/沈阳大东门是什么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高校开学时间2025下半年几号开学呢1、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下半年开学时间根据年级有所不同。2023级、2024级学生的开学报到时间为9月6日,9月8日正式上课;而2025级新生(即大一新生)的开学报到时间为9月14日,9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