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这位曾经在村里说一不二的“当家人”的突然落马,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巨大震动,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中权力监督的盲点与困境。
根据初步披露的信息,这位村书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租赁、村级工程承包和集体资金使用等领域,在长达数年的任职期间,他通过操纵决策程序、排斥异己、隐瞒真实信息等手段,将村级公共资源变为个人“摇钱树”,更令人忧心的是,尽管村民间早有议论和质疑,但监督机制却迟迟未能有效启动,直到上级部门接到实名举报才介入调查。
河南村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近郊农村集体土地资源价值飙升,一些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含金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村级组织“一把手”往往能够操纵集体决策,控制信息资源,甚至建立利益共同体,小官巨贪现象频发,不仅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更严重侵蚀了基层政权的公信力。
村级权力失范的背后,是监督体系的多重失灵,上级监督过于依赖信访举报,缺乏常态化、嵌入式的监督机制;同级监督流于形式,村务监督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下级监督渠道不畅,村民知情权、参与权难以有效落实,这种监督真空状态,为权力任性提供了滋生土壤。
现代政治学原理表明,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腐化的天然倾向,除非受到有效制约,河南村书记案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当权力失去制约,公共利益就会沦为个人谋利的工具,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村干部同时掌握行政权力和经济资源,这种双重角色叠加更是放大了权力滥用的风险。
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构建多维度的权力制约体系,推进村务公开透明化,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全程可追溯、实时可查询;强化村级权力制衡机制,真正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独立监督职能;建立上级监督常态化机制,通过联网监督、审计下沉等方式前移监督关口;完善村民参与渠道,通过议事会、听证会等形式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河南村的教训警示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完善制度设计,更需要培育健康的权力文化,村干部应当认识到,权力是公共信托,而非私人特权;村民应当增强权利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上级部门应当转变观念,从被动查案到主动防控,从事后惩处到事前预防。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河南村书记的被查,既彰显了反腐败无禁区的决心,也暴露了基层监督的短板,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阳光照进村级治理的每个角落,才能避免“小官巨贪”的悲剧重演,真正筑牢基层政权的信任根基。
顺义河南村的案例应当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我们深入反思基层权力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监督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在健康的政治生态中稳步推进,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kepujiehuo/54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市顺义河南村书记被抓/北京市顺义区河南村书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你想知道2022年3月24日全国各地的新冠疫情吗?1、年3月24日全国各地新冠疫情情况如下:3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66例。2、年3月24日0—24时,河北省新冠疫情情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