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仪式,哈尔滨疫情归零背后的集体心理剧

2021年深秋,哈尔滨的街头飘散着消毒水与寒气的混合气味,当“连续几天零增长”的官方通报终于出现在疫情发布会的大屏幕上时,整个城市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集体深呼吸,这看似简单的数字“零”,早已超越了流行病学统计的冰冷意义,演变为一场震撼人心的...

2021年深秋,哈尔滨的街头飘散着消毒水与寒气的混合气味,当“连续几天零增长”的官方通报终于出现在疫情发布会的大屏幕上时,整个城市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集体深呼吸,这看似简单的数字“零”,早已超越了流行病学统计的冰冷意义,演变为一场震撼人心的社会心理仪式,一次现代风险社会中人类对抗不确定性的精神献祭。

“零增长”是中国抗疫话语体系中的特殊符号,它既是科学监测指标,又承载着超验的心理慰藉功能,在哈尔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这个“零”宛如悬在城市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有无直接牵动着数百万人的情绪波动,每当新增病例数字未能归零,社交媒体上便弥漫着焦虑的集体低语;而每当零增长重现,整个城市的数字脉搏便同步加速——这种集体心理的剧烈振荡,暴露了现代人对确定性的病态渴望与对混沌世界的深度恐惧。

哈尔滨的抗疫叙事充满仪式化的戏剧张力,身穿白色防护服的“防疫大军”如祭司般穿梭于小区楼宇间,核酸检测点排起的长队构成现代社会特有的朝圣图景,隔离围挡划分出洁净与危险的象征边界,这些被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称为“过渡仪式”的抗疫实践,通过一系列标准化、重复性的动作,试图将市民从危险的“污染状态”引导至安全的“洁净状态”,而“零增长”的宣告,则标志着这场集体净化仪式的高潮时刻——它不仅是流行病学意义上的转折点,更是社会心理层面的救赎象征。

零的仪式,哈尔滨疫情归零背后的集体心理剧

在信息迷雾笼罩的疫情时代,“零增长”成为公众认知疫情的重要锚点,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复杂的基本再生数(R0)或病毒Ct值远不如一个清晰的“零”更具可理解性,这个数字符号降低了认知门槛,提供了决策依据,重塑了社交行为模式,它既是政府的话语武器,也是民众的心理依靠,在科学与政策的交叉地带扮演着危险而必要的角色——当数字被赋予过重的象征意义时,数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也面临着被神话或质疑的双重命运。

零的仪式,哈尔滨疫情归零背后的集体心理剧

“零增长”目标的追逐引发了一系列隐秘的社会代价,商家在“归零”欢庆与疫情反复间经历经济生死,医护人员在数字波动中承受身心极限,学生群体在“归零”期待中经历学习方式的频繁切换,这些微观个体的真实伤痛被宏观的“零增长”叙事所遮蔽,形成了艾布拉姆斯所说的“认知裂缝”——官方话语与生活实感之间的鸿沟愈来愈深,而那座由“零”铸就的符号桥梁,既连接也掩饰着这种残酷的分裂。

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零增长”执念折射出人类与不确定性共处的永恒困境,现代科技赋予我们追踪病毒传播路线的能力,却未能消除对未知的根本焦虑,哈尔滨市民对“零增长”的期盼,与远古先民祈求天灾止息的仪式心理同构共振——只不过祭坛上的牺牲被替换为核酸试剂,巫师的祷词化身为大数据模型,这种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既彰显了人类理性的力量,也暴露了其边界所在。

当哈尔滨最终迎来稳定的零增长时,我们在庆贺科学抗疫胜利的同时,更应清醒认识到:真正的防疫智慧不在于对“零”的绝对崇拜,而在于建立与风险共存的韧性;不在于仪式的完美演绎,而在于对脆弱个体的切实关怀,每一个“零增长”的背后,是无数个被折叠的悲欢故事,是城市肌理中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

疫情终将退去,但人类与不确定性的共处永无止境,哈尔滨的“零增长”时刻留给未来的启示或许在于:我们既需要数据符号来锚定认知,更需要超越数字迷思,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在敬畏中保有从容——这不仅是抗疫的真谛,更是现代人生存的永恒命题。

零的仪式,哈尔滨疫情归零背后的集体心理剧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shenghuojingyan/419.html

(30)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admin
    admin 2025年08月20日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 admin
    admin 2025年08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零的仪式,哈尔滨疫情归零背后的集体心理剧》能对你有所帮助!

  • admin
    admin 2025年08月20日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 admin
    admin 2025年08月20日

    本文概览:各国入境政策最新消息2022年6月年6月日本放宽入境,防疫政策更新内容如下:进入签证限制调整放宽签证类型:日本将不再限定旅行短期签证(3个月以下)、短期商务签证(3个月以下)以及就业、劳务、留学等目的长期滞留的新规入境。这意味着,符合上...

联系我们

邮件:88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