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凌晨三点,石家庄长安区某小区保安老张在零下十二度的寒风中锁上了最后一道铁门,金属撞击声在万籁俱寂的冬夜里格外刺耳,惊醒了树梢上栖息的麻雀,他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恍惚间觉得整座城市变成了一艘缓缓沉入冰海的巨轮——这是石家庄因新冠疫情正式封城的时刻,一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
封城令如同一道无声闪电劈开了华北平原的日常生活肌理,超市里最后的方便面被抢购一空时,一位老太太颤巍巍地摸着货架呢喃:“这比六零年还吓人哩。”药店门口排起的长龙在呵气成霜的严寒中扭曲如焦虑的符号,城市交通动脉的凝固过程几乎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公交车像巨型甲虫尸体般停在路边,共享单车在街头形成诡异的钢铁丛林,二环高架上偶尔驶过的救护车成为唯一证明时间仍在流动的证据。
那些被困在时间琥珀里的个体命运开始呈现惊人的多样性,在桥西区某老旧小区,刚做完化疗的王女士面对封闭管理,每天靠邻居用绳索吊上楼的蔬菜度日;正定国际机场附近的小旅馆里,东北农民工小李和他的七个工友挤在十八平米的房间里,每天计算着积蓄还能撑多久;而精英家庭的孩子则在iPad前接受远程教育,他们的世界被压缩成液晶屏上的像素矩阵,一位社区干部红着眼睛说:“我手机里有三百个居民的微信,每个人的求助都在哭。”
基层权力机构在这场突发危机中经历了惊人的形变,社区工作人员从平凡的办事员蜕变为全能超人——他们既是物资配送员、心理辅导员,又是疫情排查员、矛盾调解员,某社区书记连续工作72小时后晕倒在核酸检测点,醒来第一句话是“第二批试剂送到了吗”,这些毛细血管般的权力末端在极限压力下迸发出惊人的韧性,成为维系城市生命的基础神经网络。
数字囚笼在封城期间展现出它的双刃剑本质,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报告构成新的身份三位一体,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突然成为数字世界的幽灵人口,当七十三岁的赵大爷拿着功能机试图进入超市被拒时,他茫然地站在寒风中呢喃:“我这辈子有户口本、身份证,现在突然什么都不算数了?”而云端世界却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渗透现实——线上会议、网课、社区团购群组成新的日常生活仪式,人们透过玻璃屏幕维持着脆弱的社会连接。
解封日的到来却意外地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狂喜,1月29日部分区域解除封锁时,人们走出家门的神情更像是一场集体梦游,沿街商铺陆续拆封围挡的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害怕惊醒什么,火锅店重新飘出的麻辣香气在空气中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电影院重开首日上座率不足两成——人们似乎更需要时间来重新学习如何做一群社会动物。
石家庄封城的深层隐喻或许在于:现代性承诺的“失控保护”本质上是多么脆弱,我们建造了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5G基站覆盖的智能城市、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系统,却可能因为一种纳米级的病毒而瞬间退回孤岛状态,那些被临时征用为隔离点的学校教室,黑板上还残留着期末考试的公式,与走廊里堆积如山的防疫物资形成诡异对话——文明与野蛮的距离,原来不过是一次变异之隔。
当2022年的春天石家庄再次迎来花期,那些封城记忆已经开始褪色,人们更愿意谈论GDP增速和新建的地铁线路,唯有社区宣传栏上略微卷边的防疫海报,还在风中诉说着那个冬天发生的奇迹与荒诞,或许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都会经历这样的变形——从惊心动魄的现实渐变成教科书上的扁平化叙述,唯有亲历者骨髓深处还残留着某种难以名状的钙化记忆,在阴雨天隐隐作痛。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shizhishi/19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石家庄的寂静之冬,当时间在2020年凝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7月澳门出入境最新消息1、港澳通行证7月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非中国籍)签发:自2024年7月1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开始签发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非中国籍)。这一政策针对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