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警报,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育系统骤然停摆,一夜之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停课,近160万学生被迫离开校园,回归家庭,停课持续了整整47天——这段不短的时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教育体系的韧性、家庭的应变能力,以及数字化教育的可能与局限。
停课之初,南京教育部门迅速启动了“停课不停学”机制,从7月21日宣布停课,到9月1日部分学段分批返校,再到9月13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恢复线下教学,这47天的教育空白期,被线上教学填满,南京搭建的“名师空中课堂”每天提供超过2000节在线课程,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科,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南京在线教育平台单日最高访问量突破800万人次,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为维持教育连续性付出的努力。
停课期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最尖锐的方式显现,在鼓楼区的某高档小区,家长们组织起“云端学习小组”,聘请专业教师进行线上辅导;而在城郊接合部,一位班主任不得不每天打电话提醒学生上线听课——班里35个学生,只有19家拥有稳定的网络环境,一位教育工作者坦言:“疫情像一面放大镜,把我们长期存在的教育差距无情地暴露在阳光下。”
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停课更是一场严峻考验,李女士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她和丈夫都是医护人员,疫情期间工作繁忙,只能将10岁的儿子独自留在家中。“我每隔两小时就要通过监控看看孩子,那种愧疚与焦虑无法用语言形容。”这种困境催生了民间自发的“互助带娃”模式,几个家庭组成小组,轮流照看孩子,成为特殊时期的温情一景。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长期停课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发展构成挑战,南京师范大学一项针对停课期间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显示,超过30%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近半数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念学校和同学”,但同时,也有学生在这段独处时间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或许是停课期意外的收获。
与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停课相比,南京疫情的应对展现了明显的进步,技术的普及使得线上教育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的多年积累在这次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2020年初全国性停课相比,南京的局部停课也提供了更精准防控的可能——不是一刀切地关闭所有学校,而是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这或许是未来应对类似危机的方向。
当9月13日南京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复课,学生们重返校园时,教育系统并未简单地回到疫情前,许多学校保留了线上教学的补充功能,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一位校长表示:“这次停课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应该被围墙限制,未来的学校应该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体。”
南京的47天停课,是一次被迫进行的教育实验,它让我们看到,当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迫中断,社会有能力构建替代方案;它同时也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关系的构建,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将这段特殊时期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构建更具韧性、更公平、更灵活的教育体系,是南京停课47天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不会因形式的改变而动摇,正如一位南京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习都在发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当疫情过去,这段特殊时光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教育中真正不可暂停的核心。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uozhezhuanlan/2365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南京疫情停课多久(南京疫情停课多久恢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真实记录: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在经历上海自2月份新冠疫情出现,3月份逐渐严重,直至4月开始全面封城的这两个多月里,我作为封控区的一员,经历了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