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京,梧桐树正绿得深沉,蝉鸣如织,这本是城市最热闹的季节,中山陵的台阶上应满是游客的足迹,夫子庙的秦淮河里该漂着画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千年古都按下了暂停键。
我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偶尔有防疫车辆驶过,轮胎与路面摩擦的声音格外清晰,邻居家的阳台上,一个孩子正在跳绳,绳子划过空气,发出单调的节奏,这样的南京是陌生的——没有早高峰新街口的车水马龙,没有午后老门东的茶香四溢,没有夜晚湖南路的美食烟火,城市静默着,像一本合上的书。
可在这表面的静止之下,另一种生活正在展开。
手机屏幕成了连接外界的窗口,早晨八点,初中生的英语课准时开始,摄像头那头,孩子们穿着校服端坐在书桌前,老师的声音偶尔会被网络延迟切割成碎片,但这并不影响知识的传递,我看见同桌小陈的窗口里,他妈妈悄悄放下一杯水;后排小李的镜头中,窗台上的茉莉开花了,物理老师正在讲解电路图,突然他停顿了一下,说:“等复课了,我们到实验室做这个实验。”那一刻,四十个小小的视频窗口里,四十双眼睛同时亮了起来。
社区微信群里,消息从未如此密集,301室的张阿姨需要降压药,503的年轻夫妻不会线上买菜,1102的独居老人家里蔬菜告急,很快,志愿者小王统计好了需求,邻居们开始接龙:“我有多余的鸡蛋”“我先生明天当志愿者,可以帮忙配送”“我家有打印机,需要打印学习资料的找我”,疫情拉开了物理距离,却让心与心靠得更近。
父亲的书房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室,每天早晨,他依然会换上衬衫,尽管下半身穿着睡裤,视频会议时,我听见他对同事说:“这个方案还要细化,虽然在家办公,但标准不能降。”母亲学会了用抖音,跟着视频学做凉皮、烤蛋糕,厨房里飘出的香气,让这个特殊的时期多了些温暖的滋味。
黄昏时分,我戴上口罩下楼取快递,小区门口,保安老李正给快递消毒,他认得每一个住户,现在隔着口罩,他靠声音辨认:“是302的孩子吧?你家的书到了。”他仔细喷着酒精,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一个生命,夕阳给他的防护服镀上金边,那画面莫名让人心安。
夜深了,城市依然安静,但我知道,这种静不是死寂,而是蓄势,就像冬日的土地,表面冻结,深处却在孕育春天,南京经历过太多——她见过六朝的烟雨,扛过战火的洗礼,每一次都能在伤痕中开出新的花朵。
疫情下的课堂,教给我们的远不止课本知识,它让我们懂得,灾难面前没有孤岛;它让我们看见,最平凡的生活也值得感恩;它让我们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困境中守护希望。
当暂停键抬起的那一刻,我们将带着这些课上学到的东西,重新走进熙攘的街道,走进明亮的教室,走进生活的每一个日常,而这段特殊岁月赐予我们的坚韧与温情,会成为南京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这座城里每一个人,共同的精神底色。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uozhezhuanlan/2368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南京疫情下课(南京疫情下课了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真实记录: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在经历上海自2月份新冠疫情出现,3月份逐渐严重,直至4月开始全面封城的这两个多月里,我作为封控区的一员,经历了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