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骤然按下暂停键,危急关头,全国上下迅速响应,齐鲁大地山东更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驰援武汉,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山东支援武汉医疗队名单”,不仅记录了上千名医护人员的姓名,更镌刻着山东人民与湖北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名单背后:齐鲁儿女的迅速集结
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山东连续派出十二批医疗队奔赴湖北,总人数达1775人,其中绝大多数驰援武汉,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主动请缨的鲜活个体:
- 第一批医疗队(138人)在除夕夜接到命令,24小时内完成组建,来自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16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毅然告别家人,成为最早逆行的勇士之一。
- 第四批医疗队(35人)全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重症病区,创造了“齐鲁模式”的救治典范。
- 第十一批医疗队(74人)聚焦心理援助,是全国首支非精神专科医院派出的心理救援队,展现了山东医疗援助的细致入微。
名单中,有年近花甲的呼吸科专家,有瞒着父母出征的“90后”护士,有并肩作战的“夫妻档”,还有连续请战三次才获批的年轻医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却共同选择了“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名单之外:山东的“硬核”全方位支援
山东的支援远不止于医疗队名单,在“搬家式支援”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倾尽全力的资源调配:
- 物资保障:山东向湖北捐赠蔬菜、水果超过2300吨,仅寿光一地就每日供应300吨优质蔬菜,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更是优先保障湖北,威海卫大厦甚至将库存的10万只口罩全部捐出。
- 设备支援:连最“硬核”的医疗设备都慷慨解囊——青岛运送整座模块化负压病房、潍坊调集ECMO(人工肺)等“救命神器”直送武汉。
- 民生支持:山东能源保障湖北电力供应,海尔、海信等企业捐赠家电改善医护人员生活条件,体现的正是“山东有什么,湖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的朴实信念。
这份全方位的支援清单,与医疗队名单共同构成了山东担当的完整图景。
名单深处: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交融
山东的倾力相助,深植于齐鲁文化的血脉之中:
- 儒家大义:“仁者爱人”“守望相助”的儒家思想,让山东人在危难面前自然选择“义”字当头。
- 红色传承:沂蒙精神中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革命老区的奉献基因在新时期转化为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
- 厚道品格:山东人骨子里的实在、耿直、重情重义,化作“闷声干大事”的务实风格——不张扬却竭尽全力。
这些文化特质,让名单上的每一个签名都充满力量,当山东医疗队在黄冈街头被市民鞠躬致谢时,当医护人员防护服上“山东”二字成为患者心安的理由时,文化的力量完成了最动人的传递。
名单永续:从应急响应到长效机制
抗疫战役阶段性胜利后,山东的支援并未止步:
- 医疗队带回来的防控经验被系统总结,完善了山东本地的公共卫生体系。
- 鄂鲁两省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
- “鲁鄂同心”的精神融入日常,山东多地将湖北籍劳动者纳入优先就业范围,持续传递温暖。
这份名单,最终超越了名册本身的意义,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当我们再次翻阅山东支援武汉医疗队名单,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串串姓名,那是除夕夜按满手印的请战书,是方舱医院里笨重防护服下的坚定眼神,是患者出院时深深的鞠躬,更是黄河与长江的血脉相连,这份名单,见证的不仅是一场应急救援,更是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迸发出的最光辉的人性力量,它告诉我们:只要守望相助的灯火不灭,再漫长的冬天也终将被春天取代。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uozhezhuanlan/2608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山东支援武汉医疗队名单公示/山东支援武汉医疗队名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真实记录: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在经历上海自2月份新冠疫情出现,3月份逐渐严重,直至4月开始全面封城的这两个多月里,我作为封控区的一员,经历了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