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面临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多重挑战,如何高效管理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在这一背景下,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应运而生,它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一个集监测、管理、调度、决策于一体的智慧水利体系,为陕西水利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响应国家“智慧水利”战略的重要举措,该平台整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对全省水利工程的全面数字化映射,实现了对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平台覆盖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包括水库、河流、灌区、供水管网、防洪设施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高效协同的水利管理“大脑”。
平台的核心功能与架构
该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在关键水利工程节点部署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水质、降雨量、土壤墒情等数据,结合气象预报和水文模型,平台可对洪水、干旱、水污染等风险进行智能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在汛期,平台可以提前预测洪峰流量,辅助调度水库泄洪,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
智能调度与优化: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调度,在灌溉方面,它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条件,优化配水方案,提高用水效率;在供水方面,它能够动态调整管网压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在发电方面,它结合电力需求,优化水电站运行,提升综合效益。
-
工程管理与维护:平台建立了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的信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可以模拟工程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并自动生成维护计划,延长工程寿命,降低运维成本。
-
决策支持与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多源数据,构建了水利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水资源配置、防汛抗旱、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科学建议,平台还面向公众提供水情查询、节水宣传、线上办事等服务,提升水利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在架构上,平台采用“云边端”协同模式:前端传感器负责数据采集,边缘计算节点进行初步处理,云端中心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这种架构既保证了实时性,又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平台的应用成效与案例
自平台上线以来,陕西省水利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以关中灌区为例,该地区是陕西粮食主产区,但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信息平台,灌区实现了精准配水,每亩农田节水约30立方米,年节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平台还帮助灌区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在防洪方面,2021年陕西遭遇强降雨,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和模型预测,提前预警了汉江流域的洪涝风险,并及时调度石泉水库等工程削峰错峰,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平台还在渭河流域生态修复中发挥了作用,通过监测水质变化,指导污染治理和湿地恢复,促进了水生态良性循环。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部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影响了平台效能的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单位的技术人才短缺,制约了平台的深度应用;网络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需加强防护措施。
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将向更智能、更融合的方向发展,平台将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和自主决策;它将与农业、环保、城建等领域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构建“水—土—气—生”一体化的智慧治理体系,平台还将探索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与可信共享。
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里程碑,它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塑了水利治理的模式,在数字化浪潮中,这一平台将继续赋能陕西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三秦大地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提供坚实支撑,正如古人云:“善治水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科技的驱动下,陕西正以智慧之笔,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uozhezhuanlan/271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陕西省水利工程信息平台,智慧治水的新引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真实记录: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上海封控区1个多月后的真实感受: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在经历上海自2月份新冠疫情出现,3月份逐渐严重,直至4月开始全面封城的这两个多月里,我作为封控区的一员,经历了从失望到近乎绝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