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个小区里,核酸检测点已经排起了有序的队伍,深秋的寒风掠过,人们裹紧外套,默默保持着安全距离,队伍中,一位老人突然身体不适,志愿者迅速搬来椅子,邻居递上热水——这样微小的瞬间,构成了太原抗疫日子里最真实的画面。
自2022年秋季以来,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正经历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截至11月中旬,太原本轮疫情已波及多个县区,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千例,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太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与许多城市不同,太原的防疫策略呈现出明显的老工业基地特色——扎实、细致、不张扬,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有的是一个个社区干部彻夜不眠的数据核对,是一支支流动核酸检测队深入偏远乡村的脚步,是一车车生活物资准时送达封控区的承诺。
在太原的抗疫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网格化+数字化”的精准防控模式,全市划分为587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他们熟悉辖区内的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当疫情来袭,这套成熟的基层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高效的防疫网络。“太原防疫APP”实时更新风险区域,智能推送核酸检测提醒,数字化手段让防疫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太原市疾控中心主任徐计宏说,“经过两年多的抗疫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储备了充足物资,完善了应急预案,这次疫情虽然严峻,但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
在太原抗疫一线,无数普通人的身影闪耀着光芒。
王素英是并州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医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担任社区志愿者,每天清晨,她穿着防护服,拿着小喇叭,逐楼通知居民做核酸。“我熟悉这里的老人,他们更愿意听我讲解防疫知识。”62岁的王素英说,“作为老党员,这个时候就该站出来。”
在太原南站,防疫专班组长李建军已经连续工作30天,他带领团队负责查验所有出站旅客的健康码和行程卡,高峰期每天要查验近两万人次。“累是累点,但守好太原的大门,是我们的责任。”李建军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却异常坚定。
小店区是太原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之一,在该区封闭管理期间,保障8万户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头等大事,区政府迅速启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模式,组织3000余名志愿者组成配送队伍,确保生活物资及时送达。
“刚开始确实有些紧张,但看到政府组织得这么有序,心里就踏实了。”家住小店区康宁街的居民张女士说,“蔬菜、肉蛋奶都不缺,价格也很稳定。”
太原的工业企业也在疫情期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各大企业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生产不停摆,太钢集团等重点企业开辟员工通勤专线,实行“两点一线”管理,既保防疫又保生产。
“防疫和发展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我们要两手抓、两不误。”太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回顾太原的抗疫历程,这座古城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温情令人动容,从晋商时代“诚信经营、和气生财”的营商理念,到抗战时期作为后勤基地的默默奉献,再到如今抗疫中的有序与坚韧,太原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夜深了,太原街头依然有防疫人员忙碌的身影,路灯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这座城市或许不擅言辞,但她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抗疫答卷——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没有惊心动魄,只有细水长流。
正如一位太原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的:“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们都在努力治愈她,因为我们爱这座有着唐风晋韵的古城,爱这里朴实温暖的人们。”
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而当太原战胜疫情的那一天,这座古城的坚韧与温情,将成为所有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那么多了技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mdljs.com/zuozhezhuanlan/371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那么多了技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太原疫情况(太原疫情状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那么多了技术]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河北三河实行4天全域静默管理,此次疫情的源头来自哪里?此次疫情极有可能来源于北京,因为这是三河市一名北京协查密集人员核酸检测复核阳性,同时多名北京涉及场所暴露人员,在三河市有行动轨迹。本轮疫情源头极有可能来自于北京,目前看来多名北京涉...